宗旨:

小學

  1. 通過認識電腦的基本概念,發展科技能力、科技理解及科技覺知,來培養資訊素養。
  2. 能夠增強溝通、明辨性思考、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能成為精明及具備道德操守的資訊科技使用者;
  4. 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電腦應用的普及,與時並進,培養正面的態度,善用資訊科技。

 

中學

  1. 教授有關資訊、通訊及電腦系統的基本知識、概念及應用,並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2. 發展學生資料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運用不同的資料分析工具和技術,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和創見;
  3. 培養學生的程式設計能力,了解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批判性思考及創意思維;
  4. 讓學生了解在使用電腦和資訊科技的過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和法律規範,並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目標:

小學教育 中學教育
  1. 認識並尊重知識產權,初步了解版權概念;
  2. 學習安全、健康地使用互聯網與電子設備,預防沉迷上網;
  3. 能夠識別日常生活中對資訊的需求,並初步表達所需資訊;
  4. 學習使用關鍵詞進行基本資訊搜尋,並了解資訊來源的多樣性;
  5. 初步認識虛假資訊的存在,並了解媒體訊息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6. 認識社會上不同資訊提供者的角色,並了解資訊表達方式的多樣性;
  1. 深入理解並實踐資訊科技使用的法律、社會與道德責任,包括知識產權與數據私隱。
  2. 掌握進階資訊搜尋與評估技巧,包括事實查證、識別偏見與虛假資訊。
  3. 能夠從多個來源提取、整合與表達資訊,並創造新意念。
  4. 認識並反思新興資訊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所帶來的道德與社會議題。
  5. 了解網絡欺凌的法律後果與心理影響,並能提出應對與預防策略。
  6. 培養成為負責任的資訊提供者,具備批判性思維與數碼公民意識。

 

課程特色:

1. 按學生能力使用不同的輸入裝置操作電腦
2. 配合科技的發展,讓學生能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中
  • 認識人工智能
  • 3D打印
  • 無人機編程
  • 微型電腦開發板
  • 圖形化程式設計
3. 參與不同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