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1. 理解及分析在人生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個人身處的社會情境下, 在生理、社會心理、生態及文化層面上所涉及的健康 與社會關懷問題,並可以採取相應的行動;
2. 理解及分析本地、國家和全球層面,以及在家庭、工作場所以至個人生活的不同處境中,各種危害健康的因素、情況和處境,並可以採取相應的行動;
3. 認識創造和維持健康社區的不同方法,並能欣賞健康社區持續發展的價值;
4. 培養基本能力,以便研究、分析、評鑑有關健康、社會和社區關懷的議題,表達有關意見,並參與有關機構和組織所舉辦的相關支援活動和服務;
5. 理解不同層面和角度上的健康和社會關懷議題,並對這些問題建議可行的解決方法;
6. 理解個人無論作為公民、僱員、專業人士或有同理心的人,在家庭,社區、工作場所以及社會中應擔當的角色;
7. 掌握促進社區健康的知識和共通能力,明白這些知識和能力對發展經濟競爭力起重要作用。
目標:
培養學生從個人、家庭、朋輩、社區、機構組織、社會、國家以至全球的不同 層面,多方面探討和瞭解:
• 「健康與疾病」
• 「良好或欠佳的健康狀態」
• 「個人與社群的關懷」等
• 分析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
課程特色:
1. 獨立學習:利用在課堂外的時間主動學習,特別是小型研習和實習。
2. 互助學習:透過分組研習,學生共同學習如何掌握資訊、意念和技能,並同時提升社交能力 。
3. 探究式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辨識和界定問題,繼而深入探討,按個人的信仰和價值觀,制定如何調節和改變有關情況的建議計畫,並思考問題的影響。學生可從中建立批判性思考和作出決策的能力。
4. 透過處理資訊來學習:學生學習如何蒐集和整理數據,將所得資料中傳遞的訊息概念化,以建構 知識基礎。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是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必要元素。
5. 透過實踐活動來學習:學生有機會通過實習,將所學的理論與日常生活應用聯繫起來,如在提供健康及社會關懷服務的機構實踐護理及關懷技巧評估。
